刘旭唐代的中外交往教学设计

2013-04-26附属中学

[日期:2012-05-19] 来源:历史教研组  作者:

刘旭唐代的中外交往教学设计
[日期:2012-05-19] 来源:历史教研组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唐代的中外交往—联系鉴真桂林讲佛》教学设计
桂林市宝贤中学刘旭
课题:《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岳麓版)第5课《唐代的中外交往》
课标:以遣唐使、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课型:新知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长安是唐朝陆路交通中心;广州是最大的外贸港口;唐政府在广州设置市舶司;唐政府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日本、大食、天竺等国向唐朝派遣使节;日本的遣唐使和留学生;鉴真东渡;鉴真在桂林讲学;玄奘西游
过程与方法:(1)通过唐朝外交图,联系盛世,创设情景,使学生感知唐代中外交往的空前繁盛。
           (2)通过课本剧的排演,作为线索贯穿整节课,完成对相关史实的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1)唐代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外交通发达,政府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由此可见,国力的强大时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基础,开放的对外政策有利于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和社会进步。
               (2)引入鉴真在桂林讲学弘法的史实,让学生对乡土历史有一定了解,激发热爱家乡、了解家乡的意识。
重点:唐朝的对外开放政策
难点:唐朝与周边各民族的关系
授课时间、时数:1课时
教学手段、方法:情景模拟;小组探究;乡土历史感悟
教具:课本剧相关道具
课前准备:选取部分学生排演课本剧,以阿拉伯商人前往唐都长安经商过程中的见闻,来贯穿整节课,主要人物有阿拉伯商人、市舶司官员、日本留学生、鉴真和尚等。
教学教程:
导入:
课本剧第一幕:阿拉伯商人的烦恼
阿:大家好,我叫穆哈莫得,是一位阿拉伯商人。我想到遥远的中国在做生意,但是路上丝绸之路漫天黄沙,了无人烟,太难走了。你们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啊?
学生:可以走海路:红海——亚丁湾——印度洋——南海——广州。
(第一幕结束。教师点评,并引申出海上丝绸之路。然后提问:为什么在广州登陆?引出广州和长安的外贸中心和交通中心的知识点。让学生落实笔记。)

 

第二幕:广州
阿:终于到了广州了,这里的船只可真不少啊!来人啊,快点卸货,准备做生意了!
官:等一等!~你是什么人,姓什么叫什么从哪儿来到哪儿去船上装的什么奇珍异宝有没有违禁物品快快如实招来!
阿:额~请问你又是什么人,为什么不让我上岸?
官:本人李公公,是大唐皇帝派来专门管理你们这些外国商人的。不让我检查,休想上岸!
阿:好好好,那你检查吧……
(第二幕结束。教师提问:剧中的李公公,属于唐代的哪个机构?这个机构的职能是什么?引出古代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市舶司)

 

第三幕:长安
阿:大老远来中国一次,怎么也要看一看超级大都市长安吧,哇,还真是繁华啊!咦,那几个人好像不是唐朝人啊?~请问你是唐朝人吗?
大:不是,我是大食来的商人。
阿:请问你是唐朝人吗?
天:也不是,我是天竺来的使者。
阿:那你们是唐朝人吗?(日本使者团出现)
日:当然不是。我们是从日本来到这里的,我是遣唐使,他是留学生。这是我们第三次来长安了。
(第三幕结束。教师提问:日本人的团队和别的国家比有什么特点?——人多,次数多。

他们来干什么?——来学习先进的文化。

众多国家的使者和商人都出现在长安,说明当时唐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开放的对外政策。

用三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将本课的重点解决。)

 

第四幕:桂林
阿:我在长安听说有个叫做桂州的地方,山水很美,便想去看看。结果到了以后,发现那里的风景确实好看,但是那里的人,都跑开元寺听一个和尚讲经去了。走,我也去看看。

鉴真:今日,我受冯都督之邀请,主持授戒大典。下面,我将要亲自为冯都督受菩萨戒,以了却其长久心愿,造福桂州百姓。

旁白:这天,佛殿大开,檀香满寺,开元寺内外,香火弥漫,旗幡延绵。寺前人山人海,州县百官和百姓信徒都纷至沓来。来自各寺数千名披袈合掌的僧人,执幡焚香,口唱梵曲,云集在开元寺,参加平生难遇的鉴真大师操典的仪式。

 

鉴真:哎~我什么时候才能够到达日本啊?

阿:难道你也是从日本来的和尚?在唐朝时间久了想家了?

鉴真:不是,我就是唐朝的和尚。之所以要去日本,是因为那里的佛教发展不畅,无数的僧徒都期待着我前去传播佛法,普度众生。虽然我已经失败了五次,但我一定要到达日本!

阿:虽然不懂你说的什么,但是愿真主保佑你吧~~

(第四幕结束。教师提问:鉴真为何要前往日本?他在桂林开坛讲法,对后世有何影响?后来他是否成功到达日本?然后再提出这一时期和鉴真一样杰出的中外交往人物——玄奘。然后通过对比学习,完成二者的对比。目的;成果;影响来完成基础知识的落实。其中,突出鉴真在第五次东渡日本失败后,来到桂林,在开元古寺(今舍利塔附近)开坛讲学,宣扬佛法,再联系到现在桂林仍是整个中南地区的佛教中心。)

 

最后课堂讨论:为什么在唐朝初年会出现如此盛况空前的中外交往?

四点原因:社会安定,国家统一

          先进的经济、文化吸引

          交通发达

          开放的对外政策

此处要灵活处理学生的课堂生成。

随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