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批200棵“太空牡丹”在地球扎根出芽

2013-04-26附属中学
[日期:2003-12-19]来源:  作者:

中国首批200太空育种牡丹种子20029月中旬落户山东省荷泽市后,日前已成功长出幼芽。
  据介绍,这200粒牡丹种子曾在2002325日至41日间,随神舟三号飞船在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了108圈,耗时6天零18个小时。这也是中国首次在失重条件下对牡丹进行变异实验。
  据牡丹太空育种研究课题项目主持人、菏泽市林业局副局长苏衍贤介绍,这一项目是由菏泽市林业局林科所、曹州百花园与国家有关科研部门合作开展的。他说,菏泽种植牡丹已有数百年历史,目前当地在品种培育上主要以自然杂交和人工杂交为主,成功率相对较低。但是如果采用太空育种技术,利用太空环境中宇宙射线辐射、高真空、微重力等综合因素的作用,就可以使牡丹种子出现某些地球上无法获得的变异,从而大大提升牡丹的品种质量,在花色、花型、株型、叶型、花期等方面实现质的突破。
  据牡丹技术员王洪宪、赵孝庆等人介绍,当时曹州百花园向国家有关部门提供了1公斤大约30004000粒种子,共有黑花魁、丛中笑、景玉、露珠粉、红菊照水五个品种,红、粉、白、黑四种花色,登上神舟三号遨游太空的200粒种子是从中选出来的幸运者,目前太空育种牡丹胚根已长到四五厘米长。
  据悉,这批种子在20029月中旬播种后,技术人员采取了地膜覆盖、保温保墒等多种措施,以确保种子能够安全越冬。种子10月份开始发芽,现在处于低温半休眠期,从各项指标看,生长良好,预计今年3月初就可出土。
  有关专家预测,如果这批太空育种牡丹仍接近原牡丹习性、变异不大的话,大约在5年左右可首次开花,届时人们有可能看到比现有牡丹品种花大数倍、更加艳丽、抗性更强、花期更长的新一代牡丹;但专家也强调,如果变异太大,太空育种牡丹可能根本不像牡丹,成为四不象

 

神舟四号飞船将在太空完成多项科学实验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总设计师顾逸东日前透露,神舟四号飞船在太空飞行期间将要完成微重力流体物理实验、空间细胞电融合仪和空间电泳仪等多项空间科学实验项目。
  据新华网消息,顾逸东介绍,流体物理学研究是微重力科学的重点基础领域,微重力环境下的液滴(Marangoni)迁移动力学问题,既有理论方面的重要性,也有很强的应用背景,如在微重力环境下的材料加工、晶体掺杂、空间焊接及电泳过程中都会遇到液滴或气泡的迁移问题。在神舟四号飞船上安排的实验项目,采用中国自行研制的通用流体实验装置,在不同条件下实验,期望在相关理论研究中取得新的突破。
  这位总设计师说,细胞融合技术是生物加工、培育新品种和生物制药的新技术。空间微重力条件下,细胞在融合液中的重力沉降现象消失,可以提高电融合杂种细胞得率和细胞活力,为人类利用微重力资源进行空间制药探索新方法。神舟四号飞船上的电融合仪由中国自行设计,在一套实验装置中同时分别进行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两项电融合实验,以求获得新药物和新植物品种的方法和技术。
  他指出,生物医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将使一些高纯度的生物材料如氨基酸、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方法成为重要的基础应用技术。连续自由流电泳分离具有效率高、设备操作简单、分辨率好、过程和条件可控、对产物损伤小等优点,是制备型的主要分离手段。在神舟四号上安排的电泳分离实验主要目的是为研究其规律,通过实验积累经验,为中国的蛋白质和其他生物大分子分离纯化技术的研究发展奠定基础。
  据悉,神舟四号飞船空间应用系统的有效载荷分别安装在飞船的返回舱、轨道舱和附加舱段,其任务以微波遥感对地探测、空间环境综合监测和科学实验为主,自主飞行期间主要进行微重力流体物理科学和生物技术研究实验。飞船轨道舱留轨运行半年期间,将进行微波遥感对地探测和空间环境监测等新技术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