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附中】山上班的清澈阳光 ——高71级5班陈文红

2021-11-12附属中学

又逢金秋。母校建校80周年的庆祝活动即将举行。光阴荏苒,母校培养出的历届莘莘学子已经走向了祖国的四面八方,但这个喜讯还是在校友们的各种联系平台上传递开来,我们的心又回到了校园。母校在我心中有一番特别的记忆,为此特地找出一篇登载于2013年11月3日桂林日报上的小文,纪念我们曾经的校园生活,表达对母校的眷念之情。

金秋十月的一个周末,我们百余名从原桂林市第十中学(现广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毕业的高71级四个班的同学,从天南地北回到母校,纪念高中毕业40周年。光阴荏苒,韶华如驶。阔别四十载,虽不再是当年的花季少女青葱少年,但故地重游,老友相聚,兴奋的心情难以言表。

春天的花开秋天的风/以及冬天的落阳/忧郁的青春年少的我/曾经无知的这么想/风车在四季轮回的歌里/它天天的流转/风花雪月的诗句里/我在年年的成长……

在心底的某个角落,《光阴的故事》的旋律轻轻响起,这是我最喜欢的罗大佑的歌。一瞬间,许多校园往事蒙太奇似的闪回眼前。原来,年少的记忆一直都清晰地驻在心里。

山上班的阳光

在上世纪70年代,孩子们基本还能享受平等教育,基本都可以按着就近上学的原则入校。我们大部分高中班的同学,不仅从小学、初中都在四会路小学(文革期间改名为卫东小学,现为十三中)读书,而且,三三两两不是在一个院子里居住,就是在一条街上相邻。不仅上学在一起读书,放学后也还在一起玩耍。

这也许就是高中“四飞牙QQ群”里的同学们为什么有那么多共同语言的原因之一。

1971年9月,我们就近到了桂林十中上高中。但是,戴着“卫东小学初中班毕业”的“帽子”,与部分从其他学校入校的同学一起,我们4个班被集中安排在学校一侧宝积山上的一排教室里,与从本校初中升到高中的3个班形成了明显的区别。也就此在同学中产生了“山上班”和“山下班”的称呼,并作为本校背景和外校背景学生的界定。

图注  毕业前在教室外合影,左二陈文红

多年后,很多同学提起,入校后学校曾专门组织我们四个班进行过一次摸底考试。我却不记得此事,只记得一直是满心欢喜地,每天沿着山边的青石板石阶拾级而上,在偏于校园一隅的“山上班”,开始了新鲜的高中学习生活。

多年后,我很感激学校特地把我们安排在“山上班”,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完全归隐在自然环境中的学习氛围。

这排教室背靠着宝积山,教室北边的窗口就依着山边,教室的门前有条长长的走道,那是下课后女生们聚在一起叽叽喳喳的好地方。走道边的石墙下方有许多株高大的树木,树下也有一片长着小草的活动场地,从这片空地望上去,高高的石墙上长满了青苔。记得一到学校全体大扫除时,我们总是拿把大竹扫帚,费劲地把这片空地扫得干干净净。我忘不了那青苔和泥地特有的味道。

春夏秋冬,四季变化,我们在山上都能明显地感觉到。记得在早上第二、三节课的时候,阳光从东头完全地照到了我们的教室前,那是十分清澈、透明的阳光。窗外沐浴着阳光的树木是那样生机盎然。不时在哪棵树上,间或会有鸟儿婉转的叫声。偶尔,我会忍不住走神,抬眼向窗外,追逐那鸟儿的啼鸣。当然,这丝毫不会影响到我的学习状态。窗外自然环境的刺激,反令我的头脑更加清醒兴奋。风和日丽的时候,山上的空气特别清新;雷声隆隆的雨季,也给我们带来大自然的气息。记得我们女生在雨天放学时,很喜欢伸出穿着凉鞋的脚,去嬉戏从山上顺着青石板台阶流下来的雨水,凉凉的水吻过我们的脚丫,也把光滑的青石板台阶冲刷得更加干净……

毕业后我到过很多所中学,不管所见是多么现代化的教室,我始终觉得没有一处比得上我们在宝积山上读书的情趣。

在这样的环境里,一群青春年少的学生,无拘无束地与自然界交流,释放着他们的天性,宝积山上的课堂蕴涵了他们的灵气、开启了他们的心智。

老师们的阳刚教风

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我的老师大都是女教师。她们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温和的教学方式向我们传授知识,可以借用月亮般的清辉来形容她们对我的影响。

进入十中,我们4个班的班主任全是男教师,且正值壮年、学养深厚。印象最深的是凤介生和杨兵老师,他们都写得一手漂亮的板书,让我在拼命做笔记的同时暗自佩服。尤其是当他们每写完一行题解时,都会拿着粉笔很有力度地在黑板上“咚—”地打上一个逗号或者句号,至今我的脑海里还会浮现出他们那潇洒的手势。他们每次在黑板上敲下一个标点,我的心都会感应到一种力量。现在想来,这种敲击实际给学生们传递了很强的正能量,我上数学课总是聚精会神。凤老师教授数学思维清晰,循序渐进,逻辑性极强。杨兵老师也来兼过我们的课,记忆里他是那种言词犀利、干脆利落、气势强盛的风格。相比之下,我班的班主任万明华老师,虽然平日说话慢条斯理,一介文弱书生模样,一旦进入讲授课文的角色,立马用他那略带客家口音的普通话,抑扬顿挫、铿锵有力,以一种英雄无畏的气慨,为我们诠释《海燕》《纪念刘和珍君》及《鸿门宴》等经典名篇中的名句,瞬间引领我们进入了课文描述的场景……

图注  建校60周年庆典71-5班部分同学与万明华老师合影,第一排右三万明华老师,第一排左四陈文红

那些疯丫头

高中阶段,男女同学间虽然没有了“三八线”,但还是很拘谨。唯一记得有一次在冬季,因为实在太冷,课间休息时同学们也顾不得“男女界限”了,就在课桌最后一排的墙边开始玩起“挤老米”来,男生一边,女生一边,拼命地向中间挤,看哪边能把另一边挤出去。最后的结果我不记得了,但我一直记得男生最前面的是马西林同学,他咧着嘴笑嘻嘻地使劲要把女生挤出去……

有了依山的环境,我们女生下课后也会像男生那样跑到后面的山上或者洞里去玩。在宝积山上疯玩还不过瘾,一次放学后,我们好几个女生不知哪根筋搭错竟一起去爬老人山,脚蹬凉鞋爬到了老人山的头(山)顶上时,天已经快黑了,这才发现下山很危险,我们只好把凉鞋脱下来,光脚小心翼翼地慢慢挪到了山下。多年以后,一次听胡平同学回忆此事才记起,原来这次的山头探险,这些疯丫头只是好奇地要到最高处“看桂林市亮灯以后的景象”。

图注  宝积山石阶上合影,左二陈文红

两年的高中校园生活还带有很多时代的特点。我们曾背起行囊到郊区报安农场学农一个月,在田野上辛苦劳动兼撒欢……我们也曾背起行囊到桂林市木器厂驻扎学工,在木屑飞溅的车间跟着工人师傅学习切割木板……我还曾被选入学生执勤排,晚上挤在教学楼上的大通铺睡觉,半夜爬起来列队在校园内巡逻,早上还负责打开广播室开始校园广播……在这些过程中,老师们不仅坚持严谨治学,孜孜不倦教授我们知识,还悉心照料我们的生活,引导着我们跨入社会大课堂的每一步。这些点点滴滴的往事,构成了我们在十中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一个人/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等待的青春

斗转星移,蓦然回首,不经意间,我们已离山上班那些难忘的岁月四十年了,真叫人感叹年华似水。不过,无论流水带走了多少光阴的故事,山上班那清澈透明的阳光,永远照耀在我的心里。

图注  高71级5班同学与部分任教老师合影

桂林十中高71级5班陈文红

(此次对本文略做了一些修改)

2021年1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