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奋进启新程 如切如磋促成长——记关于2022年6月22日开展的《桂林市高一物理新课程第一集团大集体备课交流活动》

2022-06-23附属中学

春日不迟,教研不止。教无涯,研不止”。教和研是教学的双翼,每一次教研活动,都是一次成长,一次收获。2022年6月22日下午,“基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探讨”活动在广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开展,并在教务处陈燕华主任主持下在学校远程教室隆重召开。来自桂林市兄弟学校老师及桂林市教科所物理教研员蒋惠老师齐聚一堂,探讨基于核心素养下的深度学习。12县(含荔浦市)物理教研员及高一物理教师:通过手机端或电脑端收看。此外为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结对帮扶学校——东兴市东兴中学物理教研组教师通过线上参加了此次活动。

本次活动共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是由李利传老师执教的高一年级物理(人教版)《电容器的电容》。李老师通过水杯是可以装水,设问:“电荷能否用容器来装?”,学生活动:“用水杯装电不成功”到用简易自制容器可以装电荷,引发学生好奇,进入电容器的学习后,通过设问-学生猜想-亲手拆解自制电容器、介绍莱顿瓶和观察纸质电容器,初步了解电容器的构造,知道电容器符号和电容器的作用,然后通过设问引发学生思考进行电容器充放电的学习。接着通过演示实验,利用传感器直观的显示出电容器部电流和电压变化的情况,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最后让学生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释电容器充放电的现象,做到前后呼应,是一节设计完整且思路清晰的有附中特色的思维型物理课堂。

活动第二环节是李老师对上课内容的设计思想分享及专家老师们的精彩点评。

李老师的课受到了一致好评,课程以实验导入,新颖激趣,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也引起了在座老师的兴趣,课中既有学参与实验,也有师生共同完成的演示实验,借助传感器实时投屏的技术手段突破了电容器如何充放电的教学难点,形象直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也赞扬了李老师的临时应变能力,扎实的基本功。李老师的这节课授课完整,首尾呼应,容量大,层次清晰,语言简练,学生思维高度活跃,是一节完美的优质精品课。

为进一步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促进教学常规工作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发展。活动第三环节是对第九章《静电场及其应用》各节教材分析及教学反思,发言人有:

第一位:广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毛德龑老师,介绍内容是《9.1电荷》

第二位:中山中学李华珍老师,介绍内容是《9.2库仑定律》

第三位:荔浦中学的莫国璇老师,介绍内容是《9.4静电的防止与利用》

以上三位老师都对新教材进行了深入剖析,通过PPT简单阐释了他们教研组在新课程教学中开展方式,并都对各自负责章节的重点或难点做了一节完美的微课。

接着,我校陈主任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探讨—以《静电场》教学为例,进行了发言。陈主任首先简单阐释了物理科学核心素养,介绍了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本单元的单元设计方式,最后通过层层深入的方式细化了本章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同时还在一些重难点的教学方式上进行了经验分享。

最后是桂林市教研组蒋惠老师发言,她高度肯定了上讲台发言的老师们,对从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改进方向给出了宝贵的建议。

本次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短短一个下午的研讨活动紧张有序,精彩纷呈,与会老师都获益良多。深度学习不仅是一个理念,更需要落实到课堂中去,今天的活动就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尝试,也为“深度学习”在附中、在桂林的推进注入了新的动力、指明了前行的方向,我校将携手同行,开启新的研究征程。

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老师们认真倾听,共同学习,以研促教,教研相长。这次“基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探讨”教研活动的开展,浓厚了教研的氛围,促进了物理教师的成长。

(文/图:物理组  审核:梁德活  编辑:黄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