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03-12-09] | 来源: 作者: |
当前我国声势浩大地进行着课程改革,新一轮课程很快在全国开始实施。我国的基础教育是很扎实的,不仅为国人所津津乐道,也为世界所认可,如果一个中学生,在国内的成绩很一般,在中国也许最多能上一般大学,但只要英语能过关,考个发达国家的“名牌”大学也不成问题,特别是在历届国际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拿前几名的往往是中国学生,为什么我们现在倒要向美国学习,倡导并实施“大众数学”?既进行课程改革呢?就数学课程而言,我国的数学课程已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尤其是未来发展的需要,迫切要求进行根本性的改革,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我国中学生能拿数学奥林匹克大奖,但至今世界顶尖的“诺贝尔”奖得主没有一个是中国基本教育培养出来的华人,显著性的反差令人深思。虽然我国数学教育重视基础教学,强调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教学体系也强调系统性,比较完备和严谨,文字表述也精练,但存在一些根本性的问题:
(1) 课程目标比较狭窄;
(2) 有部分教学内容已经失去应用价值;
(3) 过分追求内容、体系的形式化;
(4) 忽视数学的实际应用;
(5) 忽视结合数学史进行思想教育。
为了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迎接国际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挑战,我国的数学课程应相应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改革:
(1)数学课程要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数学教育不能脱离客观现实,寓于现实和用于现实。现代社会的成员,应学会运用数学的理论和方法,去观察、分析、研究、处理日常生活、商品生产和市场流通中的问题,因此,数学的理论和方法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人们的思维方式,成为人们的一种文化素养,是现代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数学应从神秘走向现实,从书斋走向社会,从学者走向大众,“大众数学”,“人人都要学会数学”,这由美国90年代提出的口号,已反映了我们这个时代的要求,我国的数学课程要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让他们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2)数学课程要体现数学的基础工具性。
在现代社会,数学不仅是认识的工具,也是人们进行交流的工具,如数学的符号、图像、术语和表格,是一种为人们公认的专门性的科学语言,通过这种科学语言,描述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进行思想的交流和信息的传递,数学课程应当让学生掌握这种语言,理解数学符号、图象、术语、表格的涵义,并且学会运用这种科学语言去理解和表达思想,只有学好数学,掌握这门工具,才能更好地去学习、研究其他科学。
(3)数学课程要突出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数学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明确学习数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应用,而课程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一定要把实际中最有用的,最基础的并能为学生所接受的内容,作为教学课程内容,数学课程要重视“问题解决”的数学思想和方法,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4)数学课程应建立数学知识结构与学生认识归律相结合的教学体系。
现行各学科都在追求内容的系统性和体系的形式化,形成了各自独立的、封闭的、严密的教学体系,这是造成理论脱离实际、教学内容深、要求高、学生负担重的原因之一,必须改革这种教学体系,建立数学知识结构与学生认识规律相结合的教学体系。
(5)数学课程的设计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数学课程中,要注意创造让学生发现、探索的情节,鼓舞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勇于质疑,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开拓精神。
另外,结合数学课程的内容,介绍数学发展史,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还有利于进行辩证法以及科学的思想,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对人类文明所做出的贡献,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均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创造能力的有利途径。
从以上几方面说明了数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迫切性、以及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些当务之急,内容障碍的增加与删减,但笔者认为,数学课程改革当前最大的障碍还是人文方面的,由于历史和发展的原因,中国是一个人情大国,实施课程改革后,如何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如何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评价的目标是什么?这是改革的最大障碍。
评价学生应以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主,要改变学生被动的、单一的学习方式,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这就是我们提倡的自主、实践、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而要改变学习方式,教师首先要改变教育教学观念,只有这样,才会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到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思考,有所创新,这便是一个学习成功的标准,而学生在学习中养成的价值观本是隐性课程的内容,这需要教师把握,这种价值观对今后的社会是相当重要的。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学生受到良好的熏陶,对他们成长是有利的。
再者,教师的素质对课改成败有很大的影响,因教师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所以教师的教学对教学效果影响极大,因此教师知识的更新,内涵的丰富,岗前的培训,也成为克服课改障碍的重要工作。
因此,为客观地评价学生与教师,对课改在注重的是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既要考虑智育,也要考虑德育、体育和美育,对教师的要求既要传授知识,也要发展智能,无论对学生还是对教师,既要有课内的评价,也要有课外的评价,而不是几次小考大考的考试成绩说明一切,即:课改应是针对一个学生终身要求而改制的。
2003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