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我校2023年科技创新硕果累累

2024-02-03附属中学

近日,在桂林兴华科学教育研究院、广西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所的组织下,来自全国各地的十多名校长和专家学者共聚一堂,举办“科技素养教育创新实践育人”校长论坛,我校周小龙校长受邀参加并做了主题发言,获得与会专家和嘉宾的高度评价。

科技创新一直是我校一张亮丽的名片。2023年我校荣获“全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燎原计划’基地校中小学生创新思维调研课题研究优秀组织单位”两项国家级大奖,师生共获37项(次)各级各类荣誉,硕果累累。

我校重视学生科技创新思维培养,把其当作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学校组织对科创感兴趣的同学,成立不同的项目攻关小组,在学校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研究,做到学习与科创两不误,很好地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创新方面,开拓他们的知识和思维视野,助力学生成长成才,不少学生因优异的科创成果受到大学名校青睐并录取。进入大学学习后,这些同学利用自己在中学研究项目基础进行升级或改进,又成为大学科创的尖兵,其成果甚至被开发生产投放市场,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近年来我校教师开展科技教育相关课题研究国家级1项,自治区级4项,地市级7项;出版相关专著和书籍3部;论文或教学案例发表国家级4项,自治区级6项;教师获教育教学竞赛获奖国家级10项,自治区级31项,地市级54项;获得科技教育方面综合荣誉国家级5项。


学生经过系统化的科技素养教育,综合科技素质得到明显加强,在各类各级科技竞赛中成绩优异。近年,我校学生参与科技竞赛获得奖励国家级38项,自治区级187项,地市级206项;学生科技论文发表9篇;获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高科技素养为学生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大学选择理工科和与科技创新相关的学习当中,投身祖国的科技研究和建设,并逐渐成长为科技创新领域人才。


学校已探索出成熟的科创育人体系

学校以“科技创新课程”为核心,整合学校各学科,配套组织、制度、理论、环境、活动、评价建设,实现以点带面,全面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围绕“学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学校精心打造四位一体的育人体系——课程育人、活动育人、评价育人、环境育人。学校确立了以“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创新潜能”作为我校创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课程整合教育模式的总目标,变“精英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面向全体学生的创新素养培养”,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并具有创新素养的优秀人才。

管理育人。学校成立了“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三级组织机构,即“领导小组”“专家指导小组”“师资队伍”。三级组织机构涉及学校所有部门和学科组联动,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师资团队定期召开例会,并邀请专家进行指导,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监督、评价。

环境育人。学校做好科技教育理论建设的同时积极创设良好的科技教育教学环境,如今建设有创客空间、人工智能教室、科技展示厅、学生科技工作室、学生机器人工作室、教师科技工作室等7间科技功能室,并配备完善的设备。学校设置有专门的科技展示厅,并在多处科技展示柜,用于展示学生科技作品,营造良好科技学习氛围。

课程育人。我们开设了校本化的“科技素养基础课、科技创新融合课、科技特色选修课、科技兴趣社团课”,形成立体化课程体系,各个课程之间既有联系又有不同的目标,并建立起学习评价体系,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支持。

活动育人。通过科技社团活动、科技社会实践活动、科技竞赛活动,并通过科技节、科技沙龙、科技讲座等活动请进来、走出去,全方位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并为学生的科技学习创造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我们还运用“英才计划”“学科课程基地”等平台,对接高校和一些科研院所,为学生的科技梦想腾飞助力。

学校已成为区内外科创品牌学校

有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导,有优秀专业老师的带领,有敢为人先的拼劲,附中科创成果不断涌现,享誉区内外。如今,学校获评为全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未来科学家培养计划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教育创新优秀学校、全国“科创筑梦”试点学校、全国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全国中小学创新创造教育“燎原计划”特色学校、广西首批新课程创新实验试点学校、广西首批发明创造示范单位、广西首批基础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实验学校、广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人工智能应用引领学校等一大批荣誉,在科技素养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示范辐射作用。

近年来,学校已经举办全国、全区、桂林市与科技创新相关的重要比赛6次,李玉华、万克辉、毛瑞华、黄义强、马玉桥、范黎丽老师已经成为指导科创的名师,学校接受东南亚、全国、全区各地学校参观科技创新的学校或团体达43次,均得到比较高的评价。未来,我校将不断探索进取,让科技创新这张名片更加亮丽多彩。  

(文:梁德活  图:李和珊  终审:潘春林  编辑:李和珊)